來源:中國工商 楊川
不遠在遼寧省阜新市西北的山坡上,陳彥令一住就是幾十天。家就在山下不遠的地方,可他就是沒時間回去。這個事必躬親的老總,總覺得不放心,每件事他都恨不得自己干,最少,他也要看著。
不遠陳彥令是阜新市興達五交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身兼阜新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遼寧省工商聯常委、阜新市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沈陽商會會長等職務。他正在干的事情是建一座蒙古貞莊園,這是阜新市“百企帶百村,同走致富路”示范項目,所以,陳彥令特別上心。興達公司的員工告訴記者:公司的事情,陳總全交給我們了,他一門心思全撲在扶貧項目上。
遼寧阜新興達五交化集團董事長陳彥令
十年“練攤”,陳彥令的“實在”曾經讓他舉步維艱
不遠40多年前,少年陳彥令因為家里窮買不起自行車,只好每日往返16公里,跑著去上學。40年后,他身擁數億資產,他就想,不能讓現在的孩子們再走一遍他曾經走過的路。
不遠1978年,19歲的陳彥令入伍來到大慶,成為基建工程兵部隊電工連一員。修路、建房,大慶的奠基,留下了陳彥令們的汗水,也鍛煉了陳彥令吃苦耐勞的品質。
不遠1981年,年僅22歲的陳彥令從部隊復員到地方,回鄉務農。陳彥令干活沒問題,舍得下力氣,“地里的活兒啥都不帶差的?!标悘┝钸@樣評價自己。挖1.7米深的自來水溝,一米給兩毛錢,他一天挖40米,掙8元錢,這在當年可是筆“大錢”?!拔覐臎]感覺力量是個問題”,問題是并不是總有這樣的活兒給他干,自來水公司也不是總有溝挖。
不遠經人介紹,他到鄉里的木器廠當了木工。在廠子附近租了一間房子,房租10元錢一個月,“就是個小煤棚子,屋里都直不起腰。干了一年多,也沒剩幾個錢?!标悘┝罨貞浾f。后來木器廠改革,實行包工計件,這讓陳彥令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慢慢地,他積攢了300多元錢。恰好工友手中有一輛舊的嘉陵摩托車急著出手,陳彥令就用他的全部資產——300元買下了這輛摩托,然后轉手賣了450元。
不遠就以這450元做本錢,陳彥令開始了他的“練攤”生涯。賣旱煙、賣香瓜、賣搓板、賣魚鉤、賣自行車零件,“老百姓家用剩下的釘子、合頁什么的,收回來,一小盆一小盆地擺在路邊賣”?!袄线h看見工商局的人來了還得趕緊跑,不然就沒收了?!?/span>
不遠一點點地發展,“后來有了三輪車了,辦了執照”。1986年,陳彥令有了自己租的門市……
不遠其間的坎坷自不待言。有外地人開著拖拉機來批發旱煙,他不在場,鄰居好心替他把煙留下了,等他回來拆包一看,除去做樣品的那一包外,其余的全都是秸稈?!叭思沂呛眯?,怎么辦?”他默默地收下,沒告訴鄰居受騙的事。到沈陽進貨,借的4萬多元貨款被偷了,幾乎讓他傾家蕩產,他也沒聲張,慢慢地把錢還了。
不遠“這都是20多年以前的事了?!标悘┝钫f,“人生,還得腳踏實地往前走?!?/span>
起步,陳彥令的“實在”讓他闊步前行
不遠星空逐漸淡去,朝陽必將升起。陳彥令很快看到了曙光。
不遠如今的興達五交化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批發零售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商業企業??偣鞠螺?個子公司,商場營業面積2.2萬平方米,倉儲面積4萬多平方米,有大小送貨車輛80多輛,員工258人,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中高級優秀管理人才45人。經營范圍包括五金、機電、化工、水暖、建材、土雜、裝飾材料、礦山器材、電動工具等十大系列,是國內外1000多個名、優、新產品廠家在阜新地區的總代理商,同時也是阜新地區各大廠礦及企事業單位的定點采購中心。商品銷售區域輻射阜新地區、內蒙古及錦州等周邊縣市,已成為遼西北地區五交化批發與零售的集散地。
不遠公司成立伊始,陳彥令即向客戶發出了擲地有聲的承諾:“興達五交化以誠信為本,以誠實為根?!彼偨Y自己的生意經:誠信是根本;通過“閑置忙用”打季節差,從廠家直接進貨減少中間環節;貨真價廉、保質保真。
不遠20世紀80年代后期,興達五交化在阜新已經有些名氣了。一次,發貨的業務員把50臺二級品紅旗自行車當做一級品發給了黑山縣的經銷商,黑山方面根本沒發覺這批貨有差異。陳彥令發現這件事后,馬上下令追回這批貨,全部換成一級品重新發貨。這件事后來成了業內大家常常談論的熱點,盡管公司經濟上蒙受了損失,但卻贏得了興達五交化的誠信,贏回了興達的客戶。90年代初,陳彥令率先在全省提出“不滿意就退貨,高于市場價全額退款”的口號。這在很大范圍內造成了轟動,大大提高了興達五交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也給廣大的消費者帶來了近千萬元的實惠。
不遠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需求量增大,供求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配送能力有限,中間環節過多、供貨成本較高等實際問題制約了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2010年6月,興達五交化與市供銷社聯合,開展了惠及廣大農民的“新網工程”——在阜新1萬平方公里范圍內建立1500多個市場網點,其范圍之廣、流動資金之大、涉及人員之多在同行業前所未有。
不遠在市場調研中,陳彥令發現“新網工程”存在三大困難:一是大多數農民對“新網工程”認識的欠缺;二是農民資金投入的匱乏;三是農民經商經驗與業務知識的短缺。1500多個網點中有321戶網點的農民無貨款、無經營場地、無配套費用。
不遠針對三大困難,陳彥令迅速采取了相應的舉措:對1500多名農民實施免費業務培訓;對300多戶“三無”網點農民實施造血式扶持,明確給出特優政策:免費提供門臉裝修;免費提供貨架;先貨后款。為此,興達五交化無償為農民提供了300多萬元的物資,先貨后款的資金達3000多萬元。兩年過去了,在興達的扶持下,1000多戶農民脫貧,500多戶走上了小康之路,同時興達五交化的市場也在阜新農村實現了鄉、村全覆蓋,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不遠做好企業的同時,陳彥令也把慷慨解囊、幫助他人視為己任,把做好事、做善事當作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只要有利于社會、有利于老百姓、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事情,他都毫不猶豫、不講條件、不惜重金去完成。多年來他一直堅持捐資助學,參與光彩事業,幫助困難企業走出困境,為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等公益事業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達1000多萬元。
不遠作為一名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家,陳彥令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愛心與誠信同樣是企業的重要財富,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金色品牌。這些年,興達五交化公司獲得省、市、區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單位,“最佳誠信企業”,被省消協評為“維護消費者權益最佳單位”,被省工商局評為“青年文明號單位”、“銀行AAA級企業”等。
陳彥令在興達市場指導工作
扶貧,陳彥令的“實在”讓他享譽山鄉
不遠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王府鎮煙臺營子村,這是一個有著700多年歷史的蒙古族村落,全村1400多人,95%是蒙古族。與大多數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族同胞不同的是,這里是最早從事農耕、接觸農業文明的蒙古部落,史稱“蒙古貞”。近兩年,古老的煙臺營子村發生了巨變:原本荒涼的山坡上種植了各類優質高效果樹7萬多株,建起高標準大棚100多畝,棚內種植葡萄2萬多株,改造荒山、荒地、荒坡100多畝,修建了敖包、蒙古包群落,還有既可灌溉又可觀光的水庫……
不遠這一切,都是因為陳彥令。
不遠很久以來,當地流傳著一首蒙古貞民歌,歌中唱道:
不遠刮不盡的是天上的風,
不遠流不盡的是地上的河,
不遠人的生命有限啊,
不遠想沒想過給后人留下什么?
不遠這支歌似乎唱出了陳彥令的心聲。
不遠“社會的發展,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标悘┝钫f,“作為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企業家,靠白手起家發展起來的企業,我從沒有忘記對興達給予支持的父老鄉親,一直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span>
不遠2013年,遼寧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省扶貧辦聯合開展了“千企聯千村·同走致富路”活動,阜新市也發起“百企帶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動。這項活動恰恰符合了陳彥令的心意,興達五交化有限責任公司第一批報名,參加“百企帶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動,并迅速制定實施了“反哺農業,惠及農民,改變農村”的戰略規劃。
不遠經過調研,陳彥令將目光投射到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王府鎮煙臺營子村,決定在這個有山有水有歷史有民俗文化的村中建一座集批發零售、倉儲物流、生態旅游于一體的“蒙古貞莊園”,在充分尊重煙臺營子村的民族習俗的前提下,把民族文化轉化成生產力。
不遠陳彥令和興達五交化有限責任公司在煙臺營子村著手實施都市現代農業項目,以煙臺營子村豐厚的歷史文化為依托,以煙臺營子難得的區位優勢為前提,以都市農業為骨架,以保護和強化生態環境為目標,以農民增收為宗旨,以推動農村產業化為手段,進而推進煙臺營子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不遠如何才能更好地讓王府鎮煙臺營子村全體村民在“百企帶百村·同走致富路”活動中受益?陳彥令的思路是:既要高瞻遠矚,又要腳踏實地;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效益。也就是說要邊投入邊產出,建成一部分就運營一部分,既讓農民看到煙臺營子的明天,又有近期收益。為此,他投入億元資金,干了這些事:
不遠全村合作醫療的費用興達出。煙臺營子村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在收繳合作醫療費用時,由于缺乏對合作醫療的認識,有的村民拒交或拖交合作醫療費用。合作醫療制度是黨和人民政府的一項惠民工程,為了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農民的心里,陳彥令決定:這筆錢由興達出。公司為全村428戶、1456人全部繳納了合作醫療費,在全村引起了很大反響。
不遠山上沒有路興達修。盡管煙臺營子村近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山上的路始終沒有修,村民春種、夏鋤、秋收都很不方便。陳彥令做出決定,公司出資50萬元,修建了寬10米、長4000米的環山路,奠定了交通基礎。
不遠孩子學費興達掏。煙臺營子村每年都有許多孩子考上大學,有些困難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學,興達每年資助5名貧困生,使得這些孩子都順利完成了學業。
不遠沒有工作到興達來。都市休閑農業項目總計投資額1.2億元,其中子項目20多個,需要大量的人力,特別需要有一定專業技能的農民。陳彥令制定了“煙臺營子農民就業優先、工程承包優先、資金缺乏公司墊付優先”的三優原則,并堅持不拖工資、不欠工程款的操守,目前在興達公司就業和承包工程的煙臺營子村民有300人以上,基本做到了農民不離村、不離土地就有滿意的經濟收入。
不遠提高素質到興達學。為了解決煙臺營子大部分村民現代農業生產技能相對薄弱等問題,陳彥令多次與縣、鎮、村各級領導商量解決辦法,最后決定建設一所現代農業技能培訓學校。目前,一個投資50萬元,教學設備齊全,可容納200人同時上課的現代農業技能培訓學校主體工程已經完成。
不遠為蒙古貞莊園項目,陳彥令傾盡了心血。他說,“我們永遠銘記:奉獻農民是興達的責任,惠及農業是興達的義務,改變農村是興達永恒的追求?!?/span>
不遠項目開工以來,陳彥令每天都很忙碌,他不僅是領導者、策劃者,也是實踐者、勞動者,常常親自動手?!澳竟?、焊工我都能干,其他有關農業的一應農活更不在話下?!钡侥壳?,蒙古貞莊園已完成投資1億元,規劃整體框架已經初步完成。下一步還將建設跑馬場、射箭場、兒童樂園、鳥語林等,努力把煙臺營子打造成以都市農業為依托、蒙古族風情為特色的旅游度假山莊。
不遠每天早晨5點鐘,陳彥令就準時上山開始他一天的工作,一直干到晚上七八點。記者看到,這個季節,5點鐘天還沒亮。
上一篇
下一篇
陳彥令的人生名片:“實在”
- 2022-08-10 《中國工商》雜志社2021年度決算
- 2022-07-06 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創湖南工商聯事業新局面
- 2022-07-06 平臺經濟治理如何設置“紅綠燈”
- 2022-07-06 把握好“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主基調
- 2022-07-06 全國兩會上的 “民營經濟聲音”
- 2022-07-06 濃墨重彩、 收獲最多、成長成熟的五年
- 2022-07-06 王建沂:凝聚浙商 投身促進共同富裕的歷史洪流
- 2022-07-06 劉永好:從“光彩事業” 到“萬企興萬村”
- 2022-07-06 周海江:傳承紅豆紅 踐行共富夢
- 2022-07-06 蘇志剛: 做促進共同富裕的領頭雁
中國工商雜志社 主管主辦: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95號
京ICP備15053265號-2 公安機關備案 11010102003439號
聯系郵箱:20128504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