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特約記者 譚麗莎
海特集團,成立于1991年,作為民營航空產業的先行者,伴隨著中國航空產業的日新月異,如今她的事業也正迅猛發展。海特集團總部位于成都,在國內外擁有48家分子公司,業務領域覆蓋了航空制造、航空維修工程、航空培訓、航空租賃、集成電路制造,目前是國內航空領域最廣、維修能力最多的民營航空綜合航空技術提供商,目前集團旗下擁有一家上市公司,參股投資三家上市公司,員工和科技人員近2000人,是中國航空產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海特取得了中國的第一張非公有制的飛機維修許可證,是中國唯一被工信部認定的飛機中小型發動機維修基地和再制造企業,唯一的第三方飛行員培訓機構,第一家民營的飛機大修企業,第一家運輸飛機模擬機的制造企業、第一家獲得全球B737NG飛機客改貨STC的中國企業……作為企業,在事業上創造了很多個第一,并且高歌猛進,但作為企業的掌門人—李飚,卻鮮于見到對他的宣傳,海特初期是如何誕生和發展的?李飚究竟是如何讓海特壯大并奠定她產業領軍地位的?坊間對他和海特集團也有很多好奇和傳聞。
作為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一直在不停蹄的處理各種企業與政府事務。這不,剛參加完天津第四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又匆匆趕回成都公司總部召開董事會,接著還要隨同成都市主要領導人出訪東歐。出發之前,接受了本刊特約記者的采訪。
父子攜手創業
外界普遍認為,海特集團的前身是李飚的父親李再春于1991年創立的。后來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把董事長職位交給了李飚,也就是民營企業常有的那種“父親創業,兒子接班”模式。
其實不然,海特是當年父子攜手共同創立的。
1986年,為了捧上 “鐵飯碗”,尚在空軍某航空工程學校學習的15歲的李飚中斷學業,參加空軍某廠招考,但是,最終卻成為了我國第一批合同制工人(瓦飯碗),且專業也不對口。當時父親李再春也在這家工廠工作,是一名高級工程師。
三年合同期滿,李飚辭職了。他不甘心一輩子在工廠當一名工人。之后,他拼命讀書,函授、自考、夜校,只要能上的都去上。一邊如饑似渴地學習,一邊嘗試著學做生意,航空器材、建設有線電視臺、衛星地面接收站、家用電器等等,他都涉足過。
當“下海經商”熱潮在中國大地上開始涌動之時,李飚的父親李再春早在1983年就當起了“星期天工程師”在外兼職,1986年,一家名為“成都市新技術應用研究所”的民營機構應運而生,李再春是主要發起人之一。他們就開始研究并制造全數字式檢測設備、飛機VHF天線國產替代、各種放大器、濾波器、功能板卡等等,只要是市場需要的都干。李飚也加入到這個團隊中,承擔采購電子元器件、聯系客戶等工作。
1991年,充滿創業激情的李飚鼓動父親:干脆我們自己成立一家公司!行事穩重的父親被說動了,于是,投資1萬元、掛靠在某國營單位、戴著“紅帽子”的海特公司悄然成立,干起了航空檢測設備研究制造和航空機載電子部附件維修。
李飚坦陳,當年選擇創業,就是基于一個樸素的想法:掙錢,改變家庭經濟拮據的狀況。李飚的父母都來自農村,雖然都讀了書,參加工作成為了工薪階層的一員,但他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還在農村,需要接濟。
創業的艱辛無需多說,父親負責公司的管理與技術工作,李飚則包攬了銷售、采購、后勤等工作。他每天騎著自行車在成都幾個電子市場奔忙,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電子元件要求極高,比如一個電阻,其精度要精確到小數點后面4位數,往往要在上千支電阻里面才能找到一支。工作的繁忙讓他經常不能按時吃飯,因此患上了胃病,有一次胃痛得從自行車上滾下來,蜷縮在路邊農田里,過了好久才緩解了,又繼續趕路。這一切的艱辛,剛20歲出頭的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勇敢跨入航空業
李飚認為,海特的成功,始于當初勇敢地跨入了航空電子維修業。
在八十年代末期,由于西方的長期封鎖,民用航空業都還仍舊是兩頭在外,從國外采購飛機,航空公司的運行一直依靠國外保障,每年需要花費大量的外匯,由于國外原廠技術壟斷,維修費用一直居高不下,并且遇到質量問題索賠困難,尤其是動輒要三到五個月的維修周期,已經嚴重不能適應市場需要,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航空檢測和維修技術產業。當時,李再春父子就毅然率領海特進入這個高門檻的行業。經過難以言表的艱苦努力,海特公司終于憑借著自己精湛的技術通過了嚴格的資質考核,獲得了國家民航局設在四川的機構頒發的維修許可證,并逐漸得到了客戶的認可,經營狀況一天天好起來。
海特與羅克韋爾柯林斯在巴黎航展簽約
1994年,有人向國家民航總局告了海特公司一狀,說“成都有家民營企業膽大包天,竟然搞起了飛機維修……”告狀信引起了國家民航局的高度重視,派出時任適航司司長吳湘茹前來查看。吳司長仔細查看海特之后給的結論卻讓人大出意外,她說:“本來打算看你們不行就馬上關你們的門,沒想到你們干得這么好!我們國家的民航事業很需要你們這種敢闖敢干的航空科技企業,你們為我們的航空公司解決了實際問題!” 吳司長回去以后向民航總局進行匯報,海特模式得到了肯定。并且后來吳司長在很多場合都宣傳和表揚海特,一時間帶動了全國一大批民營航空維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
然而,1998年海特公司遭遇了一次來自內部的重大危機:因為經營理念上的矛盾——李飚和父親認為民營維修業剛起步,需要發展壯大,不然就要被包括國外廠家在內的競爭對手扼殺在搖籃,由于航空產業的發展門檻和投資很高,需要再投入引進設施設備,擴大能力;而一部分人則安于現狀、懼怕風險,要求把利潤分掉,在利益面前,曾經的徒弟也與師傅翻臉了。按理說公司出資人是李再春父子,其他人無權決定公司的經營決策,但由于公司成立之時《公司法》尚未出臺,沒有法律去約束那些人的所作所為。當時鬧得很厲害,已經嚴重影響到公司運營和員工隊伍的穩定,甚至還動用了政府部門的關系。為了防止把負面影響擴大到航空公司,無奈之下李飚父子只好妥協,為了全力爭取到更多的維修設備,就把當時公司賬面的用于發展現金錢都分光了。
沒有了資金,公司到了崩潰的邊緣。怎么辦?李飚和父親不甘心讓公司就這樣垮掉,他們下狠心把家里所有能抵押的財產都抵押給了銀行,獲得的貸款全部投入到公司運轉中,終于讓公司逐漸恢復了生機。
回憶這段往事,李飚深有感觸地說:“民營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預料不到的困難,有時危機就在一剎那間降臨,使你感到難以承受,萬般無奈。但這時候你一定要忍受住煎熬,熬過來,你才能繼續往前走?!?/span>
熬過了那段最困難的日子,海特的事業漸漸駛入了快車道。從單一的機載電子設備測試與維修,逐步擴展到機載機械設備的測試和維修、航空測試設備的研制等領域,甚至開展了中小型航空發動機的大修、翻修業務。得到社會認同后,2004年,“海特高新”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海特迎來了大發展。
目前海特已發展成為一家綜合航空技術服務的民營企業集團, 憑著出色的專業水平,海特榮獲了國家民航總局頒發的“機務維修先進集體一等獎”,目前已擁有包括國航、東航、南航、海航等知名航空公司在內的眾多客戶,并與波音、空客、龐巴迪、羅克韋爾柯林斯、巴航工業等多家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名副其實地成為了行業內一家知名企業。
“海特之力”是什么?
2017年,由人民網、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主辦的“2016四川十大改革轉型發展案例暨十大科技創新改革人物”頒獎晚會在國家科技城綿陽市綿州大劇院舉行,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榮獲“十大科技創新改革人物”稱號。
組委會對他的頒獎詞這樣寫道:“他慧眼獨具,把技術革新的視野定格天際;他勇于擔當,扛起‘混改標兵’的大旗。海陸空闊,特藝俱翔,讓世界看到中國‘海特之力’是他一生崇高的追求,亦是光榮的使命?!?/span>
這份殊榮,李飚是擔當得起的。20多年來,創新一直是海特的核心競爭力,推動著海特不斷進步。沒有創新,就沒有海特的一切。
李飚說,海特是在很多人的懷疑、甚至是嘲笑中成長起來的?!爱敵跷覀冞M入航空業的時候別人在嘲笑,說一個民營企業怎么可以去干航空?我們要上市,別人也在嘲笑,說我們異想天開。后來我們去做發動機的時候更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后來我們做的飛機大修、飛機改裝、直升機大修,搞航空研發、飛行模擬機研發制造等等,很多人都表示懷疑。但是我們就是迎著懷疑和嘲笑去努力進取,事實證明,這些事情最終都干成了。要敢于挑戰,海特的成長經歷,就是一部挑戰史?!?/span>
2014年,海特旗下的亞美動力技術公司和李飚獲得工信部頒發的“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獎勵他們在某一型號的飛機發動機工程中做出的突出貢獻。這是一個怎樣的一等獎?
李飚說,這個一等獎得來可不簡單,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他告訴記者,十多年前,他去向時任某總部機關裝備部尤副局長匯報發動機大修的情況,副局長開始不相信,你們一家民營企業怎么能搞航空發動機大修呢?不過對此他倒產生了興趣,親自到海特來一探究竟??戳撕L氐脑O備、技術、產品,他相信了。并且還鼓勵李飚說:“你們這樣的企業不要只局限搞維修嘛,還可以爭取做一些研發工作,可以努把力試一試?!?/span>
尤副局長給了李飚一個激勵。其實海特也早就瞄上了發動機里面的電子調節器。這是控制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相當于發動機的大腦。正因為如此,它也成為了要求極高、研制難度極大的一個部件。
海特組織了一個40多人的研發團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經費,去攻克這一難關。在長達8年的時間里,反復試驗,反復調試,有幾次差點就要干不下去了,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取得了成功。
“試飛成功之時,我們好多人都百感交集,激動得流下了眼淚?!崩铎f。
堅持8年,前后共投入1.5億經費搞這個項目,這是何等的不容易!或許這就是“海特之力”吧?
多年來,海特沒有得到過國家一分錢的技改經費,所有的科研投入全靠自己,這就更是難能可貴了。
人才是海特成功的關鍵。記者問:“你們會到處去挖人才嗎?”李飚回答:“不用去挖,靠口碑,靠事業,企業有魅力人才自然會來?!彼嬖V記者,一切向人才傾斜、為人才搭建最好的平臺,是海特一以貫之的原則。
而李飚本人一直也沒有放松過學習提高。早在1998年他就上了清華大學的EMBA總裁班,之后又讀了北大、澳門科技大的MBA,還去了國外進修。在學習西方經濟學經典著作的同時,他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入迷,從中汲取了很多營養,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同時也對自己管理好企業大有裨益。
“混改標兵”
被譽為“混改標兵”的李飚,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積極踐行者。早在2003年,海特就與東方航空合資成立了“上海滬特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總投資3000萬元,雙方各占一半,公司主要業務是飛機維修。十多年來雙方合作成功,實現了“雙贏”——飛機能保證及時得到維修,同時降低了成本;目前合資公司業務穩定,一直保持盈利狀態。
2010年,海特與四川航空、港機工程、廈門太古合資成立了“四川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開展空客飛機整機大修業務,成為專業的空客飛機維修基地。
2015年,海特與中電科集團公司第29所合資成立了“成都海威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2億,海特占52.91%,是控股股東。李飚告訴記者,借助中電科29所這家我國最早建立、專業從事電子戰技術研究的國家一類系統工程研究所的技術力量,海威華芯公司挑戰新一代集成電路——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目前已投入15億,已經研制成功并建立了砷化鎵、氮化鎵生產線,填補了國內空白,解決了國家和行業在5G、光通訊、物聯網發展對6吋半導體晶圓的需求。
2017年4月25日,海特與中國聯通、航美在線三方聯合成立的專門從事航空機載通信業務的公司正式揭牌,旨在打造安全、可靠、順暢、合規的天地海一體衛星網絡及通信鏈路,致力于成為中國最大、亞太一流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航空 Wi-Fi 綜合技術方案解決者和增值服務運營商。
李飚認為,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造,一定要發揮雙方優勢:國企的綜合實力、民企的機制靈活,這樣才能既讓國企在改革中增加競爭力和活力,也使民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真正實現“雙贏”。但就目前情況看,混改也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他感到國企的“婆婆”太多,混合所有制企業董事會往往說了算不了數,容易造成經營決策速度緩慢。他希望國企高層好好研究下這個問題,怎樣提高混改企業的決策效率?
事業與金錢的辯證法
李飚告訴記者:從2006年開始,他就在全面管理海特集團的各項事務,直到2008年接替父親成為海特董事長并正式對外公告。
記者發現,海特在李飚時代擴張和發展速度比過去更快,向李飚提及此事時,他謙遜地說:“時代的機遇不一樣嘛?!辈贿^他也很高興地說:“父親說我干得很好?!?/span>
記者請李飚評價一下自己的性格特點,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敢拼敢闖型。不過,在管理企業上,我也有嚴格的底線,做事一定是力所能及?!?/span>
十年前李飚給公司的投資經營制定了一個“十字方針”:有未來,不違法,力所能及。他解釋說,有未來,就是有市場前景,絕不搞重復建設;不違法,就是一切事情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否則賺再多的錢也不能干;力所能及,不是一種消極的態度,而是積極地去做跳一跳能夠得著的事情。
就這樣,李飚帶領著海特,跳躍著,奔跑著,創造著令世人矚目的業績。在朱日和閱兵的戰機上,在保衛著祖國海疆的海軍艦艇上,在翱翔藍天的民航客機上,甚至在國家領導人出訪的專機上,都留下了海特人的身影。
如今的海特集團,在航空研發制造方面,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五軸加工機床,具備精密加工制造能力,具備發動機電子控制器、直升機絞車、氧氣面罩、導航指示器等航空制造能力。在飛機大修方面,海特具備民用大飛機、公務機、直升機的大修以及客改貨等世界領先的航空工程能力。
在航空培訓方面,在昆明、天津及新加坡建立了三個訓練中心,配備最新的飛行模擬器設備十余臺,致力為航線運輸機、公務機、直升機飛行員提供優質的航空培訓。
海特還與世界500強羅克韋爾柯林斯合資組建了天津Accel公司,從事研發、制造、銷售商用飛行模擬系統等業務,今年6月該廠生產的首臺737-800全動式模擬機通過中國民航總局的認證,他是中國民航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海特圓夢“模擬機中國造”
成立于2010年的四川海特實業有限公司,是海特集團的金融投資管理平臺及資產管理運營平臺,公司投資領域涉及產業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以及芯片設計、航空地產、新能源等幾大板塊。
李飚董事長和羅克韋爾柯林斯董事長在首臺中國造737NG飛行模擬機上
2014年,在四川省工商聯的推動下,川聯科技裝備業商會宣告成立,作為發起人李飚擔任了會長。為了服務好民營科技裝備企業、凝聚民營科技裝備企業家、推動民營科技裝備業更好更快的發展,他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如今商會的會員企業已達300多家,其中有十來家已經成功上市。
今年46歲的李飚,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他還有著怎樣的夢想?
李飚說,他還想創建一家民營運輸航空公司、建一所航空院校、引進建立一條直升機的組裝線,把航空發動機技術引進到民用……
他還想發展的產業還很多?,F在的李飚,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一心想著下海掙錢的毛頭小伙了。他對事業與金錢有著辯證的看法,他告訴記者,目前他考慮最多的,是怎樣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怎樣賺更多的錢?!鞍咽聵I看得大了,錢就小了;把錢看得小了,就更有勇氣去開拓事業?!彼f。
李飚說過的一句話概括了海特的發展與他個人成功的動力,“人生是短暫的,讓短暫的人生成就更大的事業,對國家、行業和老百姓做出更多的貢獻,是他最大的夢想?!?/span>
上一篇
下一篇
李飚:海特的成長就是一部挑戰史
- 2022-08-10 《中國工商》雜志社2021年度決算
- 2022-07-06 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創湖南工商聯事業新局面
- 2022-07-06 平臺經濟治理如何設置“紅綠燈”
- 2022-07-06 把握好“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主基調
- 2022-07-06 全國兩會上的 “民營經濟聲音”
- 2022-07-06 濃墨重彩、 收獲最多、成長成熟的五年
- 2022-07-06 王建沂:凝聚浙商 投身促進共同富裕的歷史洪流
- 2022-07-06 劉永好:從“光彩事業” 到“萬企興萬村”
- 2022-07-06 周海江:傳承紅豆紅 踐行共富夢
- 2022-07-06 蘇志剛: 做促進共同富裕的領頭雁
中國工商雜志社 主管主辦: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95號
京ICP備15053265號-2 公安機關備案 11010102003439號
聯系郵箱:20128504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