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工商 張蕊
浙江青川裝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錄,1968年出生于浙江大羅山的小山村,他的青少年時期窘迫至極,卻磨礪出一個男人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精神——它不僅成就了陳建錄的宏偉基業,而且成全了一顆仁義崇高的大愛之心。如今事業有成的陳建錄,已為各項慈善公益和扶貧事業捐贈款物累計達4300多萬元。
拿出生平第一份薪水助人
自幼家境困頓的陳建錄,雖然排行老五卻不示弱,七八歲時就知道“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上山撿松果換錢買手套。再后來慢慢長大的他,眼見著父母拉扯六個兄妹艱難維生,索性輟學跟著木匠做了學徒?!皫煾挡粌H教手藝還管飯吃,這樣就能給家里每天節省一頓口糧”。按照那時的師徒規矩,學徒工在跟師傅做工的第三年就可以拿薪水了,薪水按天發,每天三塊錢。
一晃兩年過去了。有一天,師傅把陳建錄叫到身邊,從懷里摸出三塊錢給了他。他緊緊攥著這份帶著體溫的薪水,激動不已:我從此可以像父輩一樣賺錢養家了!陳建錄興奮地一路小跑往家趕。
然而沒走多遠,他便放慢了腳步,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不久前在醫院看見的那個無錢醫病的鄉里,內心不禁升起惻隱之心:“我現在手里有錢,要幫助他們”。想到這里,陳建錄不再急著回家,而是轉向去了鎮上的醫院。在醫院走廊盡頭,他把生平第一份薪水,毅然決然地塞進病患家屬手里,還沒等人家回過神,他已匆匆轉身離開。陳建錄說,當時自己的內心既快樂又滿足。
陳建錄從醫院回到家后,支支吾吾地跟母親匯報了此事。他的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聽完后非但沒有嗔怪他的沖動,反而夸贊說做得對。
“要幫助更多的人”。年僅17周歲的陳建錄,就這樣立下人生信條。從那以后,他只要看見貧弱孤殘,都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三十而立 “義”字立企
歷經13載的打工生涯,陳建錄終于在1998年創建了屬于自己的企業,溫州市青川裝飾有限公司?!白尭约焊墒聵I的員工有穩定的崗位,讓員工家人不再貧窮無助,過上安樂富足的日子?!边@就是他創辦企業的初衷之一。
陳建錄把員工當成自家兄妹,既用心又用情。
在創業伊始,青川就把正式員工與臨時工一并納入正規化管理,建章立制,實名造冊,平等善待每一位付出努力的員工。為此,他專門設立“職工溝通日”,及時對員工思想情緒進行疏導,這在當時當地的建筑裝飾行業中屬于首創。
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樂善好施的陳建錄,不僅自己做善事,同時也在青川設有“愛心驛站”,鼓勵大家獻愛心給身邊需要幫助的員工,把企業經營成了互助互愛的和諧之家。
青川同時設有職工互助基金會,建立幫困扶貧長效機制。公司管理層常常利用節假日慰問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和困難員工,并承諾不讓一位員工子女因貧困而失學。此舉為每一個青川員工注入了滿滿的歸屬感。
“行善不以為名,而名從之?!闭怯捎跇飞坪檬┖完P愛員工帶來的企業品牌效應,給青川的經營渠道帶來諸多紅利,在同等競爭條件下,甲方更愿意也更放心把訂單給青川。所以,即便在近幾年國內經濟總體下行的形勢下,青川公司的業務量依舊不減,反而逆勢向上,員工平均收入也普遍提升,這在業界被傳為佳話。
也許是受母親念佛經的影響,陳建錄從小就不說謊。直到開始創業,他依然視企業信譽如同生命般重要。
公司剛成立不久,在一個毛利不足10萬元的小項目施工過程中,公司某個技工為趕工期而省略了工序,結果被公司技術員查出紕漏。陳建錄知道之后,毫不猶豫地要求返工。為此,公司付出了8萬元的代價,該項目也基本沒賺到錢。然而,這一舉動卻贏得了業主的好評。再后來,陳建錄和青川公司因重質量守信譽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
“利,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利而取義者也?!边@就是陳建錄的義利觀。
每年將企業利潤10%捐贈給社會
陳建錄曾經迫于生計輟學,故而每每遇到交不起學費的學子時,就會產生幫他們完成學業的念頭。
青川公司辦公室秘書為筆者提供了一份陳建錄的助學記錄。
2003年至2007年,陳建錄資助8個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
2008年是青川裝飾創立10周年,陳建錄以幫扶貧困學子的善舉來慶賀公司的十周歲:5月,陳建錄資助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金雪娥兒女每人6000元直至大學畢業;8月,陳建錄與溫州、永嘉等周邊縣市10名貧困大學生結對助學,定向捐助每位貧困大學生每年5000元,直至其完成全部學業;9月,青川裝飾公司資助10名貧困大學生,每人每年5000元,直至2010年大學畢業,陳建錄還向西部老少邊窮地區孩童教育捐款10萬元;11月,陳建錄為希望工程捐獻圖書100萬冊,為貧困山區學子捐款百萬元。
2006年是陳建錄把慈善作為事業的起始年。這一年,他結緣中國光彩事業,并公開向社會做出承諾:每年拿出企業利潤的10%來回報社會。
陳建錄不止一次地發出感慨:“我贊同光彩事業的理念,這是民營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大平臺,在這里能與同道中人同行,很安心也很開心?!爆F如今,他跟隨公益組織走在精準扶貧的長征路上,召喚更多仁人志士共同幫扶邊窮孤困。
陳建錄現在每次扶貧到一個地方,都會去山里、村里走走看看,甚至住下來用心感受他們的困難,用心觀察他們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說,公益慈善不能只擺擺花架子,更需要深入體察感同身受,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精準”、“接地氣”。
因為苦過,所以慈悲。
慈悲,是陳建錄基業長青的秘密,也是他發揚大愛的本源。
正如他反復強調的:民營企業家只有主動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里,才能在服務社會和履行責任中,讓財富受到社會的尊敬,以實現人生更大的價值。
上一篇
下一篇
陳建錄:從貧困山村走出的扶貧使者
- 2022-08-10 《中國工商》雜志社2021年度決算
- 2022-07-06 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創湖南工商聯事業新局面
- 2022-07-06 平臺經濟治理如何設置“紅綠燈”
- 2022-07-06 把握好“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主基調
- 2022-07-06 全國兩會上的 “民營經濟聲音”
- 2022-07-06 濃墨重彩、 收獲最多、成長成熟的五年
- 2022-07-06 王建沂:凝聚浙商 投身促進共同富裕的歷史洪流
- 2022-07-06 劉永好:從“光彩事業” 到“萬企興萬村”
- 2022-07-06 周海江:傳承紅豆紅 踐行共富夢
- 2022-07-06 蘇志剛: 做促進共同富裕的領頭雁
中國工商雜志社 主管主辦: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95號
京ICP備15053265號-2 公安機關備案 11010102003439號
聯系郵箱:20128504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