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志南 本刊記者 余文武
福建祥龍集團董事長景濃
“那年春天,鄧小平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確定了多種所有制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正是這次南方談話,才有了鼓勵個體和私營企業的大發展?!?回顧改革開放以來自己走過的路,福建祥龍集團董事長景濃始終對改革開放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始終充滿著發自內心的敬意。
以“龍”為公司命名
上世紀初,景濃雖然正在人人艷羨的美國耐克公司供職,但鄧小平南巡講話猶如和煦春風,吹醒了景濃心中潛藏已久的創業夢。于是,他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毅然辭去這份高薪且體面的工作。
一百多年前,以張謇為代表的南通先賢,滿懷實業救國的抱負,興辦實業,開啟中國近代工業的先河。生于斯,長于斯,景濃從小耳聞先賢故事,心中播下了實業報國的種子。
1992年,懷揣創業的夢想和為國人爭氣的愿望,在僅有數千元創業資金的艱難情況下,經三位長輩幫扶,26歲的景濃接連創辦了福州祥豐貿易有限公司和福州祥龍鞋業有限公司。
創業艱難百戰多。眾所周知,市場是根本,人才是關鍵,訂單是生產型企業的生命線。對剛剛呱呱墜地的祥龍鞋業來說,敲門的“磚”在哪呢?景濃首先想到了老東家。結果不出意料,他被拒絕了。但他并未因此放棄,而是“賴”在了對方的辦公室里。也許是為他的真誠所感動,也許是慧眼識人,一位股東力排眾議,決定給景濃一筆訂單試試。
困難接踵而至。正當景濃興沖沖地采購原料時,竟沒有一家企業愿意賣給景濃。原來,為了爭取景濃再回公司效力,在他離職后,公司領導就在行業里放出口風,誰賣原料給景濃,就和誰斷絕合作。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景濃的真誠和堅持,終于讓一些企業“冒險”地和他做起了生意。
訂單有了,材料全了,上哪找人?正當景濃為此發愁時,他的上進和執著感動了幾位給初創期的祥龍雪中送炭的人,在他們的鼎力相助下,景濃終于順利地完成了首筆訂單。
“我們用努力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边@次經歷,讓包括原東家在內的眾多知名鞋企改變了對景濃和企業的許多固有偏見,此后,訂單慢慢多了起來,企業也一步步走上正軌。26年來,盡管歷經風雨,景濃都以非同尋常的毅力挺了過來,福建新翔龍、福建騰龍、福州祥龍、江西飛龍、江西長龍、河南裕龍、河南大龍等大型制鞋企業相繼誕生,繪出了集團的事業版圖。
“為什么每家企業都用中國人的精神圖騰‘龍’命名,是不是因為你屬龍的緣故?”面對這樣的發問,景濃總是報以微笑,沒有人知道,其背后更為深層的原因——讓自己永遠銘記創業的初心:打造屹立于世界鞋業霸主之林的民族鞋業品牌,給所有對中國人心懷偏見的人敲響覺醒的鐘。
集團旗下的福建騰龍鞋業有限公司一角
正是這樣的抱負和信念,讓景濃在鞋業的道路上摸爬滾打了26個春秋,并將長久堅持下去?!拔覀冏鲋圃鞓I,從來沒有一夜創富的神話。我們唯一能做的,是面對誘惑時的堅守?!畧允亍瘍勺?,交織在我和祥龍集團共同成長的道路上?!?/span>
時尚女鞋大鱷的酸甜苦辣
福建制鞋業龍頭,員工1.6萬余人,年產時裝鞋逾2000萬雙,年生產總值30多億元,位列福州市納稅、創匯大戶和福建省重點外資企業,在世界時尚女鞋市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祥龍集團的赫赫名片。
輝煌背后,企業成長的酸甜苦辣又有幾人知?
那是創業當年的春節前夕,辛苦一年換來的不是收獲的喜悅,而是被上門逼債的煩憂。一直照顧自己生意的客商,拖欠貨款200多萬元,企業面臨破產倒閉風險。景濃一方面向供應商解釋原因、立下承諾;一方面尋求法律維權、爭取分期還款。一番折騰才勉強渡過險關。
然而,更大的困難還在后面。為了提高公司管理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996年,祥龍鞋業決定聘任執行經理并在工廠實行執行經理負責制,一場危機由此悄然埋下。
1997年的一天,一封來自德國的索賠通知書出現在景濃的辦公桌上,他只看了一眼數字就傻了——40萬美元!這對于當時只有幾萬元流動資金的祥龍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調查小組到達的時候,執行經理的辦公室早已人去樓空……通過隨后對其他知情者的調查,大家才知道,他們被擺了一道烏龍:開發環節確認的所有的材料都被換成了劣質品,貨物到了客戶手里被一眼識破,客戶連眼睛都沒眨一下,馬上就開出了這份天價罰單。
禍不單行。正當大家冥思苦想怎么轉圜困境時,銀行方面提出要提前收回遠期貸款。此時,16人的管理班子中的12人,已在執行經理和廠長帶領下,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
幾天幾夜沒合眼的景濃,在睡夢中被一陣嘈雜聲吵醒。原來,干部們跟員工商量暫緩發工資遭到了抗議,工人們從廠房里涌出來,扯著嗓子在樓下叫嚷。當時,似乎要成為一盤死棋。
天無絕人之路。通過上下齊心、多方協商之下,供應商延長了賬期,農業銀行也寬限了還款時間。但經過這次的烏龍事件,NOVI的董事會對祥龍鞋業本來就將信將疑的態度變成了100%的不信任,所有接下來的訂單都將面臨取消。
為了抓牢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景濃厚著臉皮在NOVI總裁王正遵的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個星期。這個溫文儒雅的中年總裁決定召集董事開會商量是否可以再給祥龍一次機會,但結果是所有董事異口同聲地說了“NO”??粗蹩倧臅h室疲憊地走出來,無能為力地搖搖頭,景濃的眼淚掉了下來。
一條標語透射出的企業文化
也許正是這一次的眼淚,打動了王正遵,已經走出會議室的董事們又回到了會議桌面前。那一次,景濃真誠表態說:“對于我們的錯誤給貴公司造成的損失我非常抱歉,我希望大家能夠再給我和我的團隊最后一次機會。如果這次做不好,貴公司要多少倍的處罰我都認,并且,從此以后我保證永遠都不會再來打擾各位?!蹦且淮?,景濃的真誠也打動了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最后,董事長O.G.先生愿意以個人職位和人格為景濃做了擔保,贏得了董事會的集體諒解。
如今,此事已過去了21年、7000多天,景濃心中的痛楚記憶并未因時間的消逝而模糊。再度提起往事,景濃仍刻骨銘心:“創業是一條沒有回頭的路,但我認為,做這樣的選擇,既是天時地利的召喚,更是自己追求理想的自我決定。因此,當很多人勸我放棄這些苦行當時,我選擇拒絕。我始終認為,一個人真正有追求、有愿望、有理想,就能抵制住誘惑,排除萬難走到底?!?/span>
融入改革發展大局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祥龍集團成長壯大的第25個年頭。25年保持基業長青靠什么?景濃說:“在集團長期發展、做強做優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聽黨的話、跟著政府走,按市場規律辦事,將自身成長融入到國家改革發展的大局中,以此推進企業健康發展、做長做久?!?/span>
作為一家出口型勞動密集型企業,祥龍集團率先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為福建企業走出中國、走向非洲開了個好頭。2014年,集團贊助協辦了“海上絲綢之路走進非洲·中非產業經濟合作峰會”,并與非洲國家達成投資合作意向。此后,專門派員參加非洲投資及發展環境考察活動,旨在通過適時投資,在實現自身轉型升級的同時,幫助落后國家和地區加快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的貢獻。
景濃認為,創新是制造業走向繁榮的唯一路徑,打造人才隊伍,推動制度、標準和機制的創新是制造業打好轉型升級仗的主要突破口。多年來,祥龍集團堅持“外聯內引”構筑人才高地。一方面,與重點院校開展深層次合作,實施“定制人才”計劃,無縫對接企業需求;另一方面,每年拿出數百萬元培訓中高層管理干部。在機制方面,集團大力推行激勵機制,與各分公司簽署目標經營責任書,在完成基本任務的基礎上,超額部分產生的利潤,雙方按比例分成,取得顯著成效,一些分公司月盈利甚至已連續幾年實現翻番。
“民營企業只有從小處著眼、特處著手、優處著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獨占一席?!?016年,當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時,祥龍集團緊跟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通過優化采購環節、搭建透明貨架的先進消費模式、實施科技創新機器代工、引進ERP管理系統,延伸產業鏈條、豐富鞋類品種,實現降成本、補短板。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完全退去、出口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集團逆勢飛揚,產量連續幾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不斷刷新歷史紀錄。
多年來,祥龍集團始終專注于行業,踏踏實實練好內功,把“耐心專注、精益求精、務實敬業、極致嚴謹、追求完美”等工匠精神的內涵特質作為發展的價值追求。以芭蕾舞鞋為例,2014年之前,每年的銷量在300萬雙左右,之后經過研發團隊對工藝和材料進行大膽改進,開發出新款芭蕾舞鞋,推向市場當年銷量就突破了1000萬雙。
民營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景濃認為,要在內部管理、產品供給、內部關系、對外聯系以及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在環境保護上,集團積極實施“綠色運營”,推廣新工藝,購買新設備,使用新材料。僅膠水一項,成本就增加了近5%,微利更微,但為社會所做的環保效益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表現之一。就業是人民幸福的基礎,也是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創業以來,景濃始終把解決農民進城工作難、學習技術難、確保收入難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積極為1.6萬多名員工搭建良好的學習提升、工作和生活平臺,創造美好的人生。積極熱心社會慈善公益事業,幫助殘障人士和貧困學生,為災區捐款捐物,為家鄉老人發放紅包,捐資500萬元幫扶政和發展。2016年,福建啟動“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集團主動響應,自加指標,在就業扶貧上發力,兩年開設35家分廠,既解決幫扶村留守婦女的就業,又可照顧家庭,還為當地增加稅收。在幫助省內貧困農民就業的同時,集團還投入700萬元幫扶甘肅貧困地區農民來榕務工,提供每月3500元的保底工資。此外,集團還在醫療扶貧上發力,于2017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美滋潤心”關愛兒童專項基金等捐贈近300萬元,專項幫助甘肅定西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接受手術治療。
上一篇
下一篇
景濃:將創業初心融入中國夢
- 2022-08-10 《中國工商》雜志社2021年度決算
- 2022-07-06 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創湖南工商聯事業新局面
- 2022-07-06 平臺經濟治理如何設置“紅綠燈”
- 2022-07-06 把握好“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主基調
- 2022-07-06 全國兩會上的 “民營經濟聲音”
- 2022-07-06 濃墨重彩、 收獲最多、成長成熟的五年
- 2022-07-06 王建沂:凝聚浙商 投身促進共同富裕的歷史洪流
- 2022-07-06 劉永好:從“光彩事業” 到“萬企興萬村”
- 2022-07-06 周海江:傳承紅豆紅 踐行共富夢
- 2022-07-06 蘇志剛: 做促進共同富裕的領頭雁
中國工商雜志社 主管主辦: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95號
京ICP備15053265號-2 公安機關備案 11010102003439號
聯系郵箱:20128504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