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基于1336家雇主和3850名員工的調查顯示,自2月10日正式復工以來,有近三成的企業尚未復工,超過五成的員工渴望盡快恢復正常工作。
眾多參與前程無憂這項“企業復工狀況調查”的員工表示,沒有工作就沒有了收入。調查同時發現,三分之一企業的現金流只能維持1~3個月。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對第一財經表示,從2月17日起,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進入下半場,企業復工、復產條件好轉,復產復工速度顯著加快。
七成企業復工
前程無憂的調查顯示,復工企業數量正在快速增長中,從第一周的53%上升到71.8%。
從行業來看,金融業復工比例最高為89.2%,零售業88.3%,醫療行業86.7%,制造業72.3%,物流業67.8%,房地產業52.3%。
從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復工最早,到崗上班比例最高,員工保障條件也相對較好;互聯網行業復工比例最高,目前在家上班的比例高達92%。
同時,大型企業復工比例最高,受訪企業中員工規模在2000人以上的復工比例達到84%,員工人數在100人以內雇主復工僅占47%。
工信部數據也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而中小企業開工率僅接近30%。
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表示,對多數企業而言,復工也許并非難事,但復工之路可能長達數月。
企業招聘同步增長
與復工同步,企業用人的需要開始增長。2月10~21日,前程無憂招聘崗位增加了57萬個(一個崗位可能招聘多人),同期投遞簡歷的人數已經超過500萬。
2月17~2月21日招聘崗位增幅最快的來自制藥/生物工程、醫療設備/器械和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增幅分別比2月10~14日增加了58%,39%和32%。
然而,與去年相比,企業的用人需求明顯下降。社會招聘量計劃與去年持平和增加的雇主占到57%,暫緩招聘的雇主也占到12%。新增職位數量和簡歷投遞人數是上一年同期的31%和45%。
調查報告稱,招聘量減少并不意味著人才獲得變得容易。事實上,社會招聘“候選人不足”困擾著現在急于用人的雇主。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對第一財經表示,目前就業面臨主要問題還是跨省人員流動存在障礙,即使采用“點對點”直達運輸方式主要保障重點企業用工,各省大范圍鋪開成本依然高,下一步要盡快解決勞動者流動以及流動后無法返崗的困局。
在接受訪問的3850名員工中,渴望恢復日常工作的受訪個體占 54.5% ,遠大于“不想工作” (6.9%)與“仍不敢復工”(14.5%)的總和。
制造業恢復快于服務業
這份調查還顯示,目前的企業經營幾乎都處在“支出大于收入”的階段,有34%的企業現金流僅能維持1~3個月,21%的企業為3~6個月,8.6%的企業為6~12個月,31.3的企業為一年以上。對于經營的全面恢復,半數以上的雇主認為“一年內可見”。
不同行業受疫情的沖擊程度不同,恢復速度也不同。萬博新經濟研究院最新發布報告稱,從結構上看,在經濟總量中占比達53%的服務業,不僅受疫情受沖擊最大、恢復速度慢,且有些行業的損失不能在下半年彌補,預計服務業2020年一季度增速為-0.1%,上半年增速約為3.7%。其中,餐飲住宿業受沖擊最大,預計一季度增速-45.7%,全年增速-11%。
滕泰表示,從非典經驗來看,制造業恢復也是快于服務業,當前制造業復工速度也大于服務業,預計一季度制造業還將正增長。因此,下一步“穩增長”的重點應該是服務業。
滕泰建議,貨幣政策應盡快宣布降準、降息,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財政政策則要用創新辦法打開收支空間,可以加大國有企業分紅力度,若按2019年國企利潤50%分紅,可增加非稅收入1.3萬億元。
上一篇
下一篇
企業復工調查:七成企業復工 三成現金流僅能維持1~3個月
- 2022-08-10 《中國工商》雜志社2021年度決算
- 2022-07-06 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創湖南工商聯事業新局面
- 2022-07-06 平臺經濟治理如何設置“紅綠燈”
- 2022-07-06 把握好“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主基調
- 2022-07-06 全國兩會上的 “民營經濟聲音”
- 2022-07-06 濃墨重彩、 收獲最多、成長成熟的五年
- 2022-07-06 王建沂:凝聚浙商 投身促進共同富裕的歷史洪流
- 2022-07-06 劉永好:從“光彩事業” 到“萬企興萬村”
- 2022-07-06 周海江:傳承紅豆紅 踐行共富夢
- 2022-07-06 蘇志剛: 做促進共同富裕的領頭雁
中國工商雜志社 主管主辦: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95號
京ICP備15053265號-2 公安機關備案 11010102003439號
聯系郵箱:2012850472@qq.com